MENU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首页栏目» 新闻动态

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双师同堂”:以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江西省“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近日,一场精彩纷呈的“双师同堂”教学活动在南昌大学智慧教室开讲。此次教学活动由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杨婧和江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南昌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员陈鑫老师共同主讲。

围绕“以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这一专题,两位老师从“什么是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以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如何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三个问题,进行问题式专题化教学。

首先,杨婧老师通过导论、理论阐释、概念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新”与“质”,解决了此次专题的认知起点问题,为后续讨论打下坚实基础。


image.png


随后,两位主讲教师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案例和数据分析、对话访谈等方法,生动阐释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表现。其中,陈鑫老师以其亲身经历讲述了“遂川县狗牯脑茶叶生产的数字蜕变”“一颗种子如何在数字加持下长成水稻”“井冈山神山村的数智致富”等故事,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image.png


最后,论及“怎么办”问题时,杨婧老师首先就“学生就业意向”展开现场调研。期间,来自农村的赵睿涵同学向同学们分享了个人成长经历,希望学成之后回报家乡,但同时也存在多方面的顾虑。随后,杨婧老师巧妙把握时机,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应当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需求紧密地融合起来,同时也结合赵同学的顾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image.png


课后同学们反响热烈,纷纷表示:“原本以为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高高在上、难以触及的高科技,没想到这么接地气!”“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当前乡村全面振兴主战场还是缺乏大批知农爱农的人才,如有可能,毕业后我也想回到农村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本次“双师同堂”教学活动,既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也是学院创新教学形式的接续探索,不仅为学生们带来更加丰富与多元的学习体验,也搭建了老师之间交流合作的平台,更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现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Wen6FMEa2Fxk0qeWxvT_g


相关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