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首页栏目» 新闻动态

“师生同台”展风采,探寻思政课打开新方式

“以前上课都是老师讲,现在我们上台一起讲,从‘学习者’变成‘授业者’,这种感觉真的不一样!”“这种课程形式非常接地气,在互动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学到有深度的理论知识。”“课程上我们能学到最新的时事热点,以及我们能为改变现状做些什么,真的让我们感觉到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在与马克思主义青年教师卢艳齐一同上完一堂别开生面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后,不少同学发出这样的感叹。

近年来,为了全面落实江西省“大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要求,及时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堂,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们勇于探索、创新形式,打造越来越多学生听起来能“解渴”、学起来引“共鸣”、品起来增“回味”的高品质思政课,其中,卢艳齐与学校第二临床医学院的同学们共同打造的这堂示范课就是其中之一。

老师讲:内容拆解+深度引导

“相较于传统意识形态工作,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环境更加复杂、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繁重等现状,成为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议题,许多结构性的张力值得引起我们的大力关注。”

这堂思政课以“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为题,卢艳齐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了网络意识形态这一前沿话题。该内容节选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2023版教材第十章第二节,融合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网信工作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最新指示精神。

“要上好这堂课,其实非常不容易。我们上思政课,表面上看师生一起讲,好像任务会轻松一些。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怎么把‘以学生为中心’真正落地,怎么让学生边互动边学习,需要思考和设计的环节其实有很多很多。”卢艳齐坦言道。

为了让课堂更鲜活,讲好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他将授课内容拆解四个部分,分别从温顾前学、讲授新知、翻转课堂和本讲小结等方面进行授课。

我国网民规模的最新数据、网络平台显示IP属地、假新闻制造商BBC遭中国驱逐……在课前,卢艳齐就从互联网海量的信息中精挑细选了典型案例作为课堂教学素材。“摆数据、讲事实、看典型,只有这样才能让同学们切实了解互联网作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和意识形态交锋最前沿的基本逻辑。”

之后他对网络意识形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带领学生发现当前国内和国际都有可能存在的意识形态风险,进而引导青年大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共建网络意识形态的美好家园。

学生讲:课前准备+现场探讨

“师生同台”示范课项目的显著特点之一便是“力求突出学生群体”的主体作用,打造个性化思政学习新路径。这个特点在卢艳齐的这堂课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翻转课堂”部分,他采取了“提前布置+临场发挥”的互动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共同探讨网络意识形态问题的核心议题。

“人人都是网络意识形态的治理者,不能只当‘吃瓜群众’。”“我们要‘从我做起’,拥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提升价值判断思辨力。”课堂上,临床医学2207班的邵易晴同学以“共建网络意识形态的美好家园”为题分享了小组的前期讨论成果。

卢艳齐说:“我们的分组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都结合了学生特点和专长进行小组分化,确保该项目经学生一手参与完成。”

“接到任务后,我们便开始前期准备工作。逻辑设计、内容梳理、案例引导、总结归纳,每个部分我们的组员都参与进来了,和准备小组作业不一样,我们还要考虑好效果,大家爱不爱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边将这节课要学的知识是真真正正地‘吃’透了,也锻炼了我们的系统性思维和演讲口才能力,也理解了老师们上课真的不容易。”小组组员邵易晴坦言道。

小组汇报过后,课堂上的20名同学还被分成四个小组对“我所遇到的网络意识形态问题”进行讨论。各小组成员分别列举了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遭遇不公谩骂、高考誓师大会女生被网暴、地域文化偏见以及网络游戏世界的暴戾之气等问题,并阐明了自己的态度。这样的讨论把同学们真正从认知惯性里“拉”了出来,不仅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还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了理论的魅力。

师生同台,让思政课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

在学生运用和讲解鲜活案例的同时,卢艳齐会适时引导学生将国家荣辱与个人使命相结合,将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大我”,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

在这堂课最后,卢艳齐和同学们一起简单回顾了所讲内容,加深了同学们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解,同时又请同学们结合阅读资料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的重要讲话精神,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同学们回答的角度都不一样,讨论得也非常热烈。大家都很投入。最后归结到一点,就是大家都要为构建网络意识形态的美好家园贡献青春力量。”第二临床医学院的刘欣悦同学说,大家的讨论从课上延续到了课后,在课程微信群里,话题交流经常持续几个小时。

“‘师生同台’就是老师和我们之间的双向奔赴,这样的课程大家都爱听!”“这种课程让我们充分展现了互联网原住民的活力与特点,下次就是我们组给大家讲课,老师你给我们指导指导!”课后,同学们意犹未尽,纷纷围着卢艳齐谈上完这堂课的感受。

“在传统的课程中,我们都会说教育主体、客体。但是这种‘师生同台’讲思政课的形式,我觉得是打破了教师与学生的这种主客体关系,而是让思政课堂成为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空间,成为师生共同体。”卢艳齐认为,不论是老师讲,还是学生讲,都是为了让思政课堂更鲜活,思政教育更有效。


编    辑:欧阳仟

责任编辑:涂金凤

新闻链接:http://news.ncu.edu.cn//ndyw/87863ec00eeb4797b3f509362542c6d1_mobile.htm


相关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