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首页栏目» 新闻动态

校馆合力促改革 双师同讲思政课

12月15日,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蒋田鹏老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上,建筑学221班的同学迎来了一位新老师——南昌市小平小道陈列馆宣教科科长谭清。蒋田鹏与谭清一起,围绕“专题七 邓小平理论”,给建筑学221班的同学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纷呈又令人难忘的“双师同堂”思政课。

“理论+故事”的新教学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如何利用社会大资源来充实课堂内容,让思政课课堂真正活起来?蒋田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立足红土地,引入大师资,打造大课堂。

“小平小道”原为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是伟人邓小平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期间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是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改革开放及邓小平理论教育基地。

课堂上,蒋田鹏负责讲授邓小平理论的观点与内容,谭清则给同学们带来了邓小平在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生活工作期间所发生的历史故事,理论引领方向,故事深化认识,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喜欢这种夹叙夹议的新授课方式,感觉高大上的理论一下子接了地气。”陈宇帆同学说道。

“主讲+助讲”的新授课模式

“双师同堂”打破了传统思政课教学“一位老师,一讲到底”的授课方式,给同学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那么,两位老师同上一节课,应该如何分工合作呢?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课堂形式不管怎样改革、如何变化,都必须坚持内容为王,要按授课思路组织上课形式,要让形式创新服务内容深化。”蒋田鹏介绍道。按照这种思路,他构想出了“主讲+助讲”的思政课双师课堂,其中校内教师是主讲,校外教师是助讲,校外教师所带来的生动故事和新鲜案例,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透彻地理解课程本身的知识。

事实上,“双师同堂”所达到的预期目标,就如胡圣哲同学所评价的:“上课形式虽然有变化,但该学的知识点还是一点都没有少,而且学习的效率更高了”。

“校内+校外”的新课程设计

社会大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能够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很大助力,但如果运用的不好,也可能会沦为“两张皮”,要想让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就要找到恰当的结合点。蒋田鹏认为:“运用社会资源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不能为融入而融入,要力争做到形神贯通、无缝对接。”

蒋田鹏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专题七“邓小平理论”时,注意到南昌市“小平小道”陈列馆的红色资源与所授课程和主题相似、精神相近、内容互补,于是对课程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采用邀请小平小道讲解员进课堂的方式,将校外红色资源有机融入校内思政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正如赵子鸣和芮雯俊同学所评价的:“课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信息量很大,但又有条不紊,相得益彰,令人印象深刻”。

此次“双师同堂”课程是学校思政课教师对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今后,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多样的举措推行思政课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课程品质,提升教学成效,助力省“大思政课”试验区建设。

新闻链接:http://news.ncu.edu.cn/ndyw/8141c8a17a894d34a8f0353197c90ddc.htm


相关附件

TOP